被誉为“创新之城”的深圳于2016年2月26日正式启动汽车电子标识应用工作,并率先使用于重点大型车辆,如:重型载货汽车、校车、客运车辆等。并计划于4月30日前分批完成20万辆车的安装工作。这也代表着深圳继无锡之后,成为了中国启用汽车电子标识进行智能交通管理的首批示范应用城市。 汽车电子标识和RFID
汽车电子标识,又称电子车牌。虽然看似一张简单的卡片,但实际上包含了无源、非接触式、超高频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将车牌号码等信息存储在RFID标签中,从而自动、远距离、不停车式地完成车辆的识别和监控,是基于物联网RFID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又一重要延伸。 车辆上的RFID标签既可用于交通流量统计、车辆监控管理、公交信号控制、出入停车管理以及道路限行禁行管理等领域,也可用于公众出行服务、道路收费服务以及线路查询服务等民用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等同于车辆身份证 在华强安防网的采访中,深圳新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总告诉记者,相对于传统车牌,RFID标签有三大优势。 首先:汽车电子标识里的RFID标签都有全球惟一ID号码,而且是不可更改数据,因此RFID技术具有车牌无法比拟的防伪性能。将来,各大城市普及了汽车电子识别读写器以后,可以快速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拥有假牌或非法运营的车辆是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 其次:由于车辆相关信息可以以加密模式写入到RFID标签中,所以只需要调用系统数据库内的信息资料,就可以直接核实车辆信息是否符合电子标识的记录,从而可以防止车牌借用的现象,做到人、证、车三位一体。 最后:如果电子标识不慎被盗用,警方可以通过汽车电子识别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里的信息从而判断司机是否合法驾车。同时每个RFID标签都附带有防拆卸功能,一旦被人恶意拆卸,RFID标签将停止继续工作,从而避免了电子标签被挪用的可能。 李总认为:“汽车电子标识能够更直观、更全面的提供出车辆的标准信号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汽车的‘二代身份证’,未来取代车牌成为车辆的唯一有效的识别途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深圳、无锡率先推广 在深圳,市交警局局长徐炜表示:汽车电子标识安装范围和规模扩大后,将可以集合保险、年审、环保等多种信息,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来还可以集成小区进出门禁、不停车收费、路况及停车位信息定向推送等智能化应用,实现小额支付,便利便捷城市出行。 而另一示范应用城市无锡,其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则介绍:由于电子标识是新事物,市民接受起来有个过程,而且零散安装可能会给市民带来不便,同时电子标识需要通过实际运用全面测试评估,所以先让公车和运营车辆使用,协助测试系统稳定性。于此同时,在交通管理中让公车和运营车辆带头表率,接受智能监督管理得到较好的反馈,并且在测试应用成熟之后,电子标识的推广一定会向私家车敞开。而整个推广过程都将免费。 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电子标识并不是社会上随便买个识别器就能读的,将来如果使用广泛了,那么针对不同识读安装点的使用用途,相关部门会实施监管,开通不同的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