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赛银”)陷入严重的兑付危机中。近百名购买了产品的投资者走上北京金融街,来到平安大厦门前进行“维权”。 据了解,金赛银存在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等多项违规问题。目前,深圳公安局罗湖分局已对金赛银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进行侦查。 金赛银董事长王维奇 金赛银涉嫌非法集资 一份来自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金赛银主要有三个违规事项:一是金赛银将自有财产或者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投资。平安银行开立的托管账户显示,法人与托管账户之间出现了频繁的资金往来;二是单只基金的投资者超过了法定数量。该公司9只有限合伙基金的实际投资人超过了50人;三是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据了解,成立于2011年1月的金赛银是一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该公司官网显示,金赛银是国内首批拿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公司,由王维奇担任董事长一职。该公司已发行基金产品20余只,管理基金规模150多亿元,拥有1300多名员工。 事发前,金赛银董事长王维奇的一封署名信在投资者中广为转发。王维奇在信中表示,“此时此刻,我们处于极度彷徨之中,投资者对于公司及我本人丧失了信心,从而产生极端的维权行为,我本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此,有投资者表示,王维奇在信中避重就轻,将产品发生风险归为管理问题,是推卸责任。 事发后,各地投资者设法寻找金赛银公司相关负责人。一些投资者表示,”金赛银其实还有钱,有能力偿付一部分。”但很快就有投资者发现,该公司董事长王维奇已经“失联”。 平安成投资者迁怒对象 在金赛银事件中,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平安银行也成为了投资者迁怒的对象。 金赛银的投资者张女士的经历就很有代表性。她向媒体表示,她是经平安人寿保险北京分公司代理人介绍购买了金赛银的产品。出于对代理人的信任,她并未核实产品的实际发售公司资质和投资项目的情况。现在金赛银出事了,代理人也联系不上,只能去找代理人所在的平安人寿保险北京分公司“维权”。 很多投资者认为,平安银行作为金赛银相关产品的托管行,没有尽到责任。平安方面则回应称,根据托管法规和托管合同,银行的责任主要在于为客户提供账户开立、资金清算以及监督资金投资对象是否符合托管协议约定的投资范围等服务。托管行不承担基金的投资风险,不对投资收益的收回承担责任,对已划出托管账户的资金投资状况不承担监督职责。对于该基金,银行已经完整、合法、合规地履行了托管人的职责。 对于部分投资者持续向平安维权的行为,有一位了解案情的律师呼吁投资者要理性对待,应积极用法律的手段进行维权,避免过激行为。他表示,其实大多数投资者在金赛银负责人跑路后就知道,金赛银的产品跟平安官方并没有联系。但个别投资人在维权时反复打着“托管责任、保险担保”等幌子,是明知法律上站不住脚,想通过制造群体性事件,把动静闹大来给平安压力。 该律师认为,金赛银公司涉嫌挪用项目资金,部分资金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现在金赛银兑付危机爆发,个别投资人将平安当做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只是无奈之举,但并不是合法、理性的举措,因为这个案件的责任主体是金赛银,而不是平安。(文件来自互联网) |